第八十六章 力量
關燈
小
中
大
從期思到郢都不過三百餘裏,行船三天光景。這三天每天日落舟停之時,項燕收到的飛訊總是越來越緊急。第一天說是陳郢北城墻已塌,敵我兩軍似於城塌處廝殺;第二天說敵軍已攻入陳郢,外城盡失;第三天舟已至郢都,匆匆入城的項燕剛入宮,便聽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,那是王太後趙,是她在啼哭,項燕聽到一個更可怕的消息:大王已然戰死。
好在這不是官方的消息,是市井間的傳聞。璊公主於宮外得知,忍不住告之趙妃,於是趙妃親來令尹府探問陳郢情況。淖狡從不向趙妃言戰事如何,他只會重覆的說‘大王無恙’,昭黍不然,昭黍答話時一陣猶豫,看出不到趙妃當時眼淚便滂沱而下,昭黍見此更慌,只能告知陳郢城破的實情,然後趙妃便開始嚎哭了。
一幹重臣、各氏族長正跪地伏拜,剛剛登階入堂的項燕、彭宗也在一側對趙妃揖禮。昭黍極力辯解道:“太後,陳郢城中糧秣不缺,五萬甲士,萬套鉅甲,人人鉅鐵兵刃,又有千餘鐵騎,百餘重騎,大王怎可薨落?此謠言也!此謠言也!”
“太後,郢都仍有秦侯,秦侯編造謠言,以求亂我軍心,不可信也!”知彼司屈開也跪步上前,他搞不清大王為何不肅清國內的秦侯間諜,任由他們作祟。知道的人也就罷了,不知道的人比如王太後,很容易就被他們放出的謠言蒙蔽。
“請太後稍安,令尹已飛訊傳令征召各地之縣卒,上將軍項伯已至,臣等正商議救陳之策。”宋玉是太傅,地位最高,他的話也最有分量。
趙妃淚眼蒙蒙看著眼前這些臣子,嚎哭一時停了,聽聞宋玉之言她又看了站在堂外的項燕一眼。見趙妃看來,項燕立即上前揖禮,道:“臣項燕拜見王太後。”緊跟著他,軍司馬彭宗也揖告道:“臣彭宗拜見王太後。”
臣子中唯有項燕、彭宗兩人身著鉅甲,天色已暗,甲片上反射膏燭的光芒,最是顯眼。趙妃擡袖抹淚,看著項燕問道:“大王危在旦夕……項伯何日方能發兵救大王?”
“稟太後,秦魏大大軍三路攻我,現有大軍皆被牽制,而再征召各地縣卒頗費時日,以臣度之,當在下月之末。”一聽項燕說要到下月末才能發兵,趙妃眼淚又急湧而出。項燕忙道:“太後勿憂!陳郢五萬甲士中三萬縣卒,一萬封君之師,五千王卒、五千環衛宮甲。其中萬人身著臣身上的鉅甲,此甲不說銅兵,便是……”
‘嗆’的一聲,項燕腰中寶劍猛然砍在自己左肩,趙妃當即一呆,甚至忘記了流淚。項燕指著被砍之處道:“太後請看,鉅甲便是寶刀也不可破也。王城縱橫三裏許,城雖小,然所需兵力也少。城內糧秣無憂,士卒用命,秦人豈能月餘破城?”
“敬告太後,王城高四丈八尺,其內多有投石之器,箭矢又是剛剛補充。不說攻城,便是靠近城池三百步也需等城內箭矢砲彈耗盡。臣斷言,秦人不及破城也。”彭宗也說話了。“太後當知,陳郢外城守了三月有餘,城內箭矢砲彈耗盡,秦軍仍未破城。此次破城,乃秦軍引東湖水浸城之故,非攻伐之故,更非我楚軍士卒不敵秦卒之故。
外城此前由上將軍信平君駐守。信平君當年守邯鄲達三年之久,秦人懼也。然上將軍乃北人,不知淮上地理水土,故於城上多挖暗門,以利守軍進出。秦軍浸城,暗門滲水,這才墻壞破城。外城如此,王城不然,王城城墻並無暗門,哪怕是浸城,也許數月之久。”
彭宗娓娓而談,把外城為何攻破、我軍有何優勢、王城哪裏牢固一點一點地說出來。趙妃並未去過陳郢,也不知道敵我形勢,此時聽他細細說來,碎了的心終於勉強合在了一起。最後她起身對群臣一禮,道:“老婦失儀了。”
太後行禮,群臣連忙避讓,昭黍趁機道:“請太後回宮,臣商議完救陳之策,定至後寢稟告。”
“然。”趙妃又看了看眾人,這才移步出來令尹府,往後寢去了。
“哎!”昭黍大大的松了一口氣,他越來越覺得令尹不好做。“項伯一路行來可好?”
伯是項燕的爵位,昭黍如此稱呼顯得尊重,項燕聞言訕笑,他並不習慣項伯這個稱呼。“一路安好,謝令尹掛心。敢問……”項燕對著群臣揖了一圈,“救陳可有成策?”
不提救陳還好,一提救陳之策昭黍、宋玉等人又嘆,子莫更是大罵道:“縣公邑尹皆通秦也!”
“為何如此?”項燕大驚。他在路上也計算了兵力,現實很殘酷,哪怕加上陳郢城內的五萬人,楚軍也只有三十一萬——他還不知道奇襲敖倉計劃,郢都的五萬精卒不可調動,也不知道江東之卒因為集結時間太長,昭黍此前沒有征召。
“你看罷!”子莫塞過來一疊飛訊訊報。上面第一份上言:‘本縣縣吏已罷盡,士卒無可召也,請令尹遣國中譽士救之’;再看下一份,上言:‘春種時節,丁男不入役,縣卒難召也’;再看下一份,又言:譽士殺人不死,民皆以為大王不仁,不欲救也……
林林總總幾十份飛訊,有一大半直接回覆本縣無法召集縣卒,另外一小半則推說各種理由,借口高庫缺糧是最普遍的,待翻到最後一份,上面居然寫:‘使鶴,鶴實有祿位,餘焉能戰!’
“怎能如此?怎能如此?!”項燕雙手捧著這些飛訊,整個人氣得發抖。
“我等以為上將軍也不至也。”宋玉苦笑道,說出了大家的心聲。
“我是大王之臣,也已告廟。如今大王有難,怎能不救?”項燕當然明白宋玉為何會出此言,他本應站在縣公邑尹那一邊,這才是他應該堅守的立場。
“哎!”項燕之言更讓眾人感嘆,他們枯坐在席上,人人一言不發。
“敢問令尹,大司馬府能調動多少士卒?”項燕沈默了一會才問。
“加上大將軍麾下三萬卒,郢都十五至六十俱出城與戰,只有十萬。”昭黍說道,他這是把奇襲敖倉的五萬精卒算進去了。“若能等到江東之師,那便有十五萬;若齊國……若齊國可出兵助我,當有二十五萬。”
“縣公邑尹當真敢一卒不發?”項燕還是想著縣卒。縣卒雖然征召了一部分,但最少還能征召十萬人。加上這十萬,楚國應該能聚集起三十五萬大軍。“還有齊國,齊國素不問各國戰事,這次為何願意出兵助我楚國?”
“齊國助我,乃貪我城邑之故。”項燕一直率軍在外,昭黍不得不向他解釋這段時間郢都與齊國的交涉。“齊王懼怕秦國,不願出兵,唯即墨大夫田合願使宮人竊取兵符,出兵十萬助我,然需我楚國割讓莒城予齊國,質於郢都的可嘉公主也已動身返齊。
縣公邑尹……”說起縣公邑尹昭黍就是嘆息,身為令尹,他當然知道這些人要什麽,但這些正是新政不能給的東西。真要答應了他們,新政必然是名存實亡。“本尹尚在與各縣商議出兵之事。十萬不能征召,數萬或有可能。”
“數萬是幾萬?”項燕追問道。“鉅甲、鉅刃又有幾何?”
“幾萬?或兩三萬卒、或四五萬卒。”昭黍心裏根本就沒地,他只能一個縣一個縣的說服。“鉅甲造府已日夜趕工,下月末當有三萬套,鉅刃之數倍於鉅甲。”
“若齊國救我,當可一戰。”項燕不再期望縣卒,只希望齊國真能出兵十萬相助。
“齊國若不願出兵……”見項燕開始期望齊國,心知機會渺茫的昭黍還是一陣苦笑,他決然道:“不管齊國出兵與否,我昭氏全族將與上將軍同往陳郢,拼死以救大王。”
“我屈氏全族也願往之!”屈開大聲道,他這是代族長屈遂做主。
“淖氏亦往之!”淖狡之子淖信滿臉虬須,說話斬釘截鐵,一如其父。
“景氏亦往之!”說話的是景氏的景龜,景氏因景驊之叛灰頭土臉,這次誓雪前恥。
“宋氏亦往之。”宋玉的聲音很輕,卻一樣堅決。
“蒙氏亦往之!”蒙正禽並不落後於人,蒙氏也是公族。
“我唐氏亦往之!”
“我魯陽氏亦往之……”
在坐之人皆願舉族同赴郢都救援,這些都是大族,他們的子弟早在軍中,很多還是王卒中的譽士。熊荊的新政到底是收大權於己手,還是分權於臣下,他們人人清楚的很。排除重文教之政不說,新政的本質是一次貴族換血:用敢戰有信的公族卿族子弟取代客卿出身的縣公邑尹、以及庶民出身的縣吏和嗇夫鄉官。
楚國不似他國那樣有完整的宗族,大多是室,自然不如宗族那般團結,可時至戰國之末,楚國同氏之間的親密甚於他國那些早已零散解體的宗族。如今大王為國而戰、深陷孤城,不辱社稷、亦不負先王,公族自然要舉族相救,不然,日後如何姓羋?
公族們一個個舉族誓死,本還在擔心的項燕聞言一直點頭,立場完全站在縣邑那邊的彭宗則忍不住色變,他終於明白了楚國真正力量之所在:繁衍八百多年的龐大公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好在這不是官方的消息,是市井間的傳聞。璊公主於宮外得知,忍不住告之趙妃,於是趙妃親來令尹府探問陳郢情況。淖狡從不向趙妃言戰事如何,他只會重覆的說‘大王無恙’,昭黍不然,昭黍答話時一陣猶豫,看出不到趙妃當時眼淚便滂沱而下,昭黍見此更慌,只能告知陳郢城破的實情,然後趙妃便開始嚎哭了。
一幹重臣、各氏族長正跪地伏拜,剛剛登階入堂的項燕、彭宗也在一側對趙妃揖禮。昭黍極力辯解道:“太後,陳郢城中糧秣不缺,五萬甲士,萬套鉅甲,人人鉅鐵兵刃,又有千餘鐵騎,百餘重騎,大王怎可薨落?此謠言也!此謠言也!”
“太後,郢都仍有秦侯,秦侯編造謠言,以求亂我軍心,不可信也!”知彼司屈開也跪步上前,他搞不清大王為何不肅清國內的秦侯間諜,任由他們作祟。知道的人也就罷了,不知道的人比如王太後,很容易就被他們放出的謠言蒙蔽。
“請太後稍安,令尹已飛訊傳令征召各地之縣卒,上將軍項伯已至,臣等正商議救陳之策。”宋玉是太傅,地位最高,他的話也最有分量。
趙妃淚眼蒙蒙看著眼前這些臣子,嚎哭一時停了,聽聞宋玉之言她又看了站在堂外的項燕一眼。見趙妃看來,項燕立即上前揖禮,道:“臣項燕拜見王太後。”緊跟著他,軍司馬彭宗也揖告道:“臣彭宗拜見王太後。”
臣子中唯有項燕、彭宗兩人身著鉅甲,天色已暗,甲片上反射膏燭的光芒,最是顯眼。趙妃擡袖抹淚,看著項燕問道:“大王危在旦夕……項伯何日方能發兵救大王?”
“稟太後,秦魏大大軍三路攻我,現有大軍皆被牽制,而再征召各地縣卒頗費時日,以臣度之,當在下月之末。”一聽項燕說要到下月末才能發兵,趙妃眼淚又急湧而出。項燕忙道:“太後勿憂!陳郢五萬甲士中三萬縣卒,一萬封君之師,五千王卒、五千環衛宮甲。其中萬人身著臣身上的鉅甲,此甲不說銅兵,便是……”
‘嗆’的一聲,項燕腰中寶劍猛然砍在自己左肩,趙妃當即一呆,甚至忘記了流淚。項燕指著被砍之處道:“太後請看,鉅甲便是寶刀也不可破也。王城縱橫三裏許,城雖小,然所需兵力也少。城內糧秣無憂,士卒用命,秦人豈能月餘破城?”
“敬告太後,王城高四丈八尺,其內多有投石之器,箭矢又是剛剛補充。不說攻城,便是靠近城池三百步也需等城內箭矢砲彈耗盡。臣斷言,秦人不及破城也。”彭宗也說話了。“太後當知,陳郢外城守了三月有餘,城內箭矢砲彈耗盡,秦軍仍未破城。此次破城,乃秦軍引東湖水浸城之故,非攻伐之故,更非我楚軍士卒不敵秦卒之故。
外城此前由上將軍信平君駐守。信平君當年守邯鄲達三年之久,秦人懼也。然上將軍乃北人,不知淮上地理水土,故於城上多挖暗門,以利守軍進出。秦軍浸城,暗門滲水,這才墻壞破城。外城如此,王城不然,王城城墻並無暗門,哪怕是浸城,也許數月之久。”
彭宗娓娓而談,把外城為何攻破、我軍有何優勢、王城哪裏牢固一點一點地說出來。趙妃並未去過陳郢,也不知道敵我形勢,此時聽他細細說來,碎了的心終於勉強合在了一起。最後她起身對群臣一禮,道:“老婦失儀了。”
太後行禮,群臣連忙避讓,昭黍趁機道:“請太後回宮,臣商議完救陳之策,定至後寢稟告。”
“然。”趙妃又看了看眾人,這才移步出來令尹府,往後寢去了。
“哎!”昭黍大大的松了一口氣,他越來越覺得令尹不好做。“項伯一路行來可好?”
伯是項燕的爵位,昭黍如此稱呼顯得尊重,項燕聞言訕笑,他並不習慣項伯這個稱呼。“一路安好,謝令尹掛心。敢問……”項燕對著群臣揖了一圈,“救陳可有成策?”
不提救陳還好,一提救陳之策昭黍、宋玉等人又嘆,子莫更是大罵道:“縣公邑尹皆通秦也!”
“為何如此?”項燕大驚。他在路上也計算了兵力,現實很殘酷,哪怕加上陳郢城內的五萬人,楚軍也只有三十一萬——他還不知道奇襲敖倉計劃,郢都的五萬精卒不可調動,也不知道江東之卒因為集結時間太長,昭黍此前沒有征召。
“你看罷!”子莫塞過來一疊飛訊訊報。上面第一份上言:‘本縣縣吏已罷盡,士卒無可召也,請令尹遣國中譽士救之’;再看下一份,上言:‘春種時節,丁男不入役,縣卒難召也’;再看下一份,又言:譽士殺人不死,民皆以為大王不仁,不欲救也……
林林總總幾十份飛訊,有一大半直接回覆本縣無法召集縣卒,另外一小半則推說各種理由,借口高庫缺糧是最普遍的,待翻到最後一份,上面居然寫:‘使鶴,鶴實有祿位,餘焉能戰!’
“怎能如此?怎能如此?!”項燕雙手捧著這些飛訊,整個人氣得發抖。
“我等以為上將軍也不至也。”宋玉苦笑道,說出了大家的心聲。
“我是大王之臣,也已告廟。如今大王有難,怎能不救?”項燕當然明白宋玉為何會出此言,他本應站在縣公邑尹那一邊,這才是他應該堅守的立場。
“哎!”項燕之言更讓眾人感嘆,他們枯坐在席上,人人一言不發。
“敢問令尹,大司馬府能調動多少士卒?”項燕沈默了一會才問。
“加上大將軍麾下三萬卒,郢都十五至六十俱出城與戰,只有十萬。”昭黍說道,他這是把奇襲敖倉的五萬精卒算進去了。“若能等到江東之師,那便有十五萬;若齊國……若齊國可出兵助我,當有二十五萬。”
“縣公邑尹當真敢一卒不發?”項燕還是想著縣卒。縣卒雖然征召了一部分,但最少還能征召十萬人。加上這十萬,楚國應該能聚集起三十五萬大軍。“還有齊國,齊國素不問各國戰事,這次為何願意出兵助我楚國?”
“齊國助我,乃貪我城邑之故。”項燕一直率軍在外,昭黍不得不向他解釋這段時間郢都與齊國的交涉。“齊王懼怕秦國,不願出兵,唯即墨大夫田合願使宮人竊取兵符,出兵十萬助我,然需我楚國割讓莒城予齊國,質於郢都的可嘉公主也已動身返齊。
縣公邑尹……”說起縣公邑尹昭黍就是嘆息,身為令尹,他當然知道這些人要什麽,但這些正是新政不能給的東西。真要答應了他們,新政必然是名存實亡。“本尹尚在與各縣商議出兵之事。十萬不能征召,數萬或有可能。”
“數萬是幾萬?”項燕追問道。“鉅甲、鉅刃又有幾何?”
“幾萬?或兩三萬卒、或四五萬卒。”昭黍心裏根本就沒地,他只能一個縣一個縣的說服。“鉅甲造府已日夜趕工,下月末當有三萬套,鉅刃之數倍於鉅甲。”
“若齊國救我,當可一戰。”項燕不再期望縣卒,只希望齊國真能出兵十萬相助。
“齊國若不願出兵……”見項燕開始期望齊國,心知機會渺茫的昭黍還是一陣苦笑,他決然道:“不管齊國出兵與否,我昭氏全族將與上將軍同往陳郢,拼死以救大王。”
“我屈氏全族也願往之!”屈開大聲道,他這是代族長屈遂做主。
“淖氏亦往之!”淖狡之子淖信滿臉虬須,說話斬釘截鐵,一如其父。
“景氏亦往之!”說話的是景氏的景龜,景氏因景驊之叛灰頭土臉,這次誓雪前恥。
“宋氏亦往之。”宋玉的聲音很輕,卻一樣堅決。
“蒙氏亦往之!”蒙正禽並不落後於人,蒙氏也是公族。
“我唐氏亦往之!”
“我魯陽氏亦往之……”
在坐之人皆願舉族同赴郢都救援,這些都是大族,他們的子弟早在軍中,很多還是王卒中的譽士。熊荊的新政到底是收大權於己手,還是分權於臣下,他們人人清楚的很。排除重文教之政不說,新政的本質是一次貴族換血:用敢戰有信的公族卿族子弟取代客卿出身的縣公邑尹、以及庶民出身的縣吏和嗇夫鄉官。
楚國不似他國那樣有完整的宗族,大多是室,自然不如宗族那般團結,可時至戰國之末,楚國同氏之間的親密甚於他國那些早已零散解體的宗族。如今大王為國而戰、深陷孤城,不辱社稷、亦不負先王,公族自然要舉族相救,不然,日後如何姓羋?
公族們一個個舉族誓死,本還在擔心的項燕聞言一直點頭,立場完全站在縣邑那邊的彭宗則忍不住色變,他終於明白了楚國真正力量之所在:繁衍八百多年的龐大公族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